不尚贤,使民不争;
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
不见可欲,使心不乱。

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

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知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

译文:

贤人值得学习,但不尚贤,因为这必然会崇拜一个人,就会树立片面,看问题和治理社会也就片面。这样那么就持其他观点的人就不值得尊崇了么?社会进而会有争执,其他贤人被反对,甚至被镇压,时间久了,社会就会出现隐患甚至动乱。

贵重难得的东西造就了虚高无用之物,贵重难得之货在产生或者获取的过程中,欺骗也就产生了,社会各个阶层欺骗之风盛行,以至于人们相互抢购,欺骗,争夺,抢掠,盗窃等等。

可欲之物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着巨大诱惑力,而大多数人的意志6无法抗衡。欲望推动了行动,当欲望不被满足,社会人心则不会安定。所以不显现欲,民心就不乱。

因此圣人治理的方法:
虚其心,实其腹。 让百姓吃饱肚子,不要去乱想。生理需求满足。
弱其志,强其骨。让百姓身体健康强壮,就不会再有远大的志向。(或者说就不会好高骛远,而是脚踏实地)

常常让老百姓安安乐乐的生活,无欲无求,不去追求更多知识和好高骛远。(这也同时放弃了前进的步伐),无为而治。

 

其实老子这里犯了一个错误。其整体推理是正确的,是个类似愚民政策,但忘了学习这个道理本身就是一个有所为的过程,所以这个是一个死循环,已经是站在圣人或者人人的身份上去思考问题。成为圣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所为的过程。也正是因此无为而治,有一定道理,可以换来短暂的治理效果,总要被打破,与人于民不可事事而为,也不可事事而不为。周而复始,相辅相成,前后相随。

发表评论